编者按: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为此我们计划编撰《英国威廉希尔公司院志》,设置“忆往——我与河大数学缘”栏目,旨在总结学院近百年来的办学经验,挖掘员工们记忆中留存的各种精彩故事和美好瞬间。期待各位员工能够用文字呈现您对母校最深刻的记忆,记录传道授业的师长,叙写相互砥砺的学友,回忆课堂内外的美好瞬间,介绍您在这里的成长经验,分享您人生事业的收获,为学院的百年华诞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后学者以深深地启迪。我们热切期待您的积极参与,不吝赐稿!相关稿件我们先将以微信公众号形式推出,然后在院志专栏择优刊出!来稿请发至hdsxxy2019@163.com信箱。
刘光耀先生的河大数学情
——史富强
“我没有管多少事,更没有做多少事啊,我总觉得有许多事是我应该自觉去做的可是我却没有做。肚量宽宏,胸怀开阔,是必须的,应该像刘少奇同志所说的那样:“糊涂一点。应本着大事清楚小事糊涂的原则”。应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应该遇事沉着,不骄不躁,应该积极而稳重。我必须加强这些方面的修养”……
这是摘自1982年底,公司一位刚刚入党不久的中年知识分子生病住院期间,在病床上给所在党支部递交的一份思想汇报的部分内容,字里行间表露着对自身存在问题的深刻剖析和对党内存在不正之风的深恶痛绝。作者就是曾先后担任数学系副主任、主任和《数学季刊》编辑部主任,毕生献身于公司数学专业发展建设的刘光耀教授。
青年时期的刘光耀先生
刘光耀(1936—2011),1936年8月出生于河南偃师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两岁大时,父亲被抓了壮丁,不久死于非命。孤儿寡母,备受欺凌,在族辈亲友的关照帮助下才得以勉强糊口。1942年河南遭遇大灾荒,一家人曾逃难到陕西宝鸡,一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回到家乡。在老母亲含辛茹苦和亲戚们的资助帮扶下,先生有机会念了几年私塾,展现出很高的悟性和学习天赋。1948年家乡解放后,先生才得以顺利入读当地的老城完小,并于1951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洛阳中学,半年后转学到偃师中学。先生是学校公认的优秀员工,享受最高助学金,自选作文《长胡子的老婆儿》因立意高远、文采飞扬获得最高分,并被推荐发表。1954年,先生顺利考入省立偃师高中。
高中阶段,先生思想活跃、口才出众,学习主动,善于思考,不死用功,积极要求进步,入团不久又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57年7月,先生高中毕业,正赶上国家调整高等学校发展规划,大幅压缩招生规模,当年全国高校仅招录新生十万人左右,历年来最低,好的高中录取率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在这种不利形势下,先生仍以优异成绩考入新乡师范学院(今河南师范大学)数学系,并决心读好师范专业,将来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入大学后,正赶上反“右派”运动高潮,先生即担任班级伙委,负责领、发饭票,又是通讯组成员,负责写稿投稿,时间特别紧。他谨记任课老师黄敦慈教授“又红又专”的要求,抓紧一切时间学好专业课,是年级公认的学习标兵。
1961年9月,先生毕业分配到开封师范学院(今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从此正式与公司数学系结缘,并按照恩师黄敦慈教授和吕绍明副主任的教导,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努力进修,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刻苦钻研,持之以恒。根据安排,第一学年随赵鸿勋老师辅导《高等代数》。辅导期间,继续学习《微积分学教程》,阅读并翻译完成俄文版《数学分析》,并作吉米多维奇著《数学分析习题集》,为辅导《数学分析》做好准备。有了高等代数和数学分析的扎实基础,为进一步攀登数学高峰创造条件。
从1964年春开始,先生根据组织安排,先后参加了荥阳县的“小四清”和通许县的“大四清”,接着就是“文化大革命”。“四清”折腾和“文革”浩劫十几年,先生不仅完全没有机会从事业务活动,还被作为批判对象受到迫害。
1977年,粉碎“四人帮”和拨乱反正后,先生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并满怀希望、全力以赴投入到教学科研第一线,认真研读那汤松著《实变函数论》和卡拉皆屋铎利著《实变函数论》,为后来开展《偏微分方程》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1980年春,先生奉派到北京师范大学进修,跟随杨光俊教授学习《尤拉-波松-达布方程》。当年的河大理科系,是由原开封师专并入后建立的,底子较薄,学校派出进修目的仅为教学所需,未提出过科研要求,但先生认为应该进行科研训练,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培养更高层次的员工做准备。为此,除听课外,先生请杨教授介绍学术论文进行研读。1981年5月,杨教授安排刘光耀先生代他讲课,先生便把杨教授介绍的论文整理成《Delsate积分算子在解奇异性偏微分方程中的应用》和《分数阶积分算子》两个专题讲给员工,反映良好。在此基础上,先生撰写出两篇学术论文,经杨教授推荐,在南京参加了全国《线性偏微分方程定性研究会》。
刘光耀先生(右一)与朋友合影
去北师大进修前,先生已感到形势逼人,英语非学不可,必须下功夫突破阅读关。到北师大后,又跟随数学系赵慈庚教授学习专业英语,达到能阅读数学专业英文书刊水平。外出进修机会难得,先生比在上大学时还用功,星期天不休息,节假日都用来学习。先生用功读书,但不死记硬背,而是初读时就反复思考,深刻理解,因为理解的知识是容易记忆且容易长久记忆的。先生总结认为,凡是自学内容,一般要读三遍:读第一遍时,每一句每一段都要真正读懂;读第二遍时,注意对重要概念、重要理论和重要方法加深理解和记忆;读第三遍时,提纲挈领地记忆。要边读边记笔记,有时采用抄读法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许多知识,往往是记得快忘得也快,而重要概念和定理,则是难以忘记的。
1985年,先生从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学习研究,转向了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由线性到非线性的转移,是数学发展的大趋势,国内搞线性方程研究的大批学者都转到非线性方向。而结合进修搞科研,是以先生为首的数学系创造的一条经验,得到了当年分管副董事长陈信春教授的充分肯定。
先生认为,教学工作是高校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更是基本功,必须不辱使命、认真对待。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跟赵鸿勋老师辅导《高等代数》时,先生不仅尽量多批改作业,还经常深入员工宿舍当面指出问题,辅导答疑。为帮助较差员工,先生组织他们逐章突出难点讲解,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提问和答疑。结果期末考试取得较好的成绩,得到赵老师和同学们的普遍肯定和认可。通过习题课,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培养员工对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对基本技能的熟练,培养其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先生总结出的辅导员工心得。他认为,要严格要求员工,首先严格要求自己,严谨治学,为人师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对员工的作业,给予适当的批语,并选择典型在习题课上讲评,无论批语或讲评,属于批评性的应采取温和的词语,决不疾言厉色讽刺挖苦,要求员工做作业要准确、迅速、简洁、工整。先生认为,做学习班主任并不只管学习不管思想,了解员工的思想也是备课,备课也必须备思想教育方面的课,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必须结合进行。因为学习态度和方法决定学习效果,都由正确的思想所支配,所以必须做思想工作。但做思想工作不能光喊政治口号,表面的说教解决不了问题,必须深入细致。先生常找同学个别谈话,不少同学也主动找他谈心,了解思想状况、帮助解决问题。先生在教学方面的这些认识和做法,与今天提倡的课程思政异曲同工,至今仍极具参考价值。
刘先生与78级员工户传平
先生认为,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在培养合格中学教师工作中,不了解中学实际,就是一个缺陷。为详细了解中学情况,先生提出去中学代课的申请获批后,从1965年初开始,到附中任初中《代数》课教学和少先队辅导员工作。通过亲身实践,先生认识到,员工是不是听话,关键是老师是否关心同学、体贴同学、爱护同学。老师对员工,既要严肃,又要和蔼,严肃并不等于板着面孔,厉声厉色,使人害怕,和蔼并不等于稀流哈嗒。对调皮员工,要批评,但这种批评是关心的批评,是讲道理以理服人,不是把他当作“敌人”,训斥一顿,以力压服。在附中锻炼所取得的成果,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认可,但随之而来的“文革”浪潮,打断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更阻断了先生继续探索的脚步。
改革开放后,先生又焕发了第二春,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中,除讲授《数学分析》主干课外,还讲授《偏微分方程》、《常微分方程》选修课和函授《高等数学》等等。
1983年春,学校召开“五四”表彰大会,先生代表全校教师发言:“希望大家真正做到有理想、有干劲、有毅力……没有远大的革命理想,就没有生存的精神支柱,就失去了生命的灵魂,就将是庸碌无为之辈。那种只为一己私利,为追求个人享乐而生活者,几乎无异于行尸走肉,当是我们所唾弃的。理想的实现,要靠辛勤地劳动,要靠脚踏实地地工作,靠奋力拼搏的干劲,还要靠坚忍不拔的毅力。我们是做学问的,做好学问,准备做个优秀教师,这正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实践活动。要做好学问,不吃苦是不行的。那些靠耍嘴皮子、靠“关系学”以图名望者,恰是无志之徒,终将一事无成。我们一定要把共产主义理想同奋力拼搏的实干精神结合起来。”
由于先生在教学方面的突出表现,1991年被评为开封市优秀教师,还先后在全国师专数学教师研讨班、豫皖两省数学教育核心研讨班、河南省高校数学教学研讨会上做专题报告,受到同行专家的肯定和认可,更得到员工们的普遍欢迎。在美国英特尔公司任高管的1978级员工荀剑平在给先生的来信中说:“我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收获,与您的循循善诱、教学有方是分不开的。我的《数学分析》基础很好,给我后来的工作与学习带来很大好处。”
刘光耀先生(右一)与好友合影
刘光耀先生积极要求进步,中学时期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因其光明磊落、直来直去和敢于直言犯上的性格,直到改革开放初才被批准加入党组织。先生本无心为官,只想多读书,扎实做学问,能出学术成果,但1983年12月,先生还是被公司党委任命为数学系副主任,协助刘亚星主任分管科研、团队培训兼卫生(包括资料室、研究生、对外联系等)。1984年春,先生在征求过刘亚星、田继善、周德民以及部分青年教师的意见后,确定了下大力气、用10到15年时间,全方位培训青年学术带头人,力争在全国数学界有一席之地的团队培训规划。并在上任后不久远赴北京,联系中国科学院陈景润院士、姜伯驹院士、周毓麟院士临校讲学或帮助带年轻人,联系北大、北师大等高校接收年轻人进修,以及联系解决赴京进修者住处等工作,从而掀起数学专业中青年教师大规模脱产进修学习,进而攻读博士学位的热潮。当年,尽管该规划曾受到个别教师的质疑,但在陈顺卿、田继善等领导的支持下,在刘光耀先生的力推下,最终还是坚持下来,数学系的团队培训工作得到了学校和省教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先生还被评为河南省团队培训先进个人,受到全省表彰。实践证明,这一政策的推行,为公司数学学科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函授工作属于数学系的空白点,在先生的热心奔走和积极努力下也被提上议事日程。数学系曾提出1985年招函授生,但因教材、辅导参考资料等困难,到申报截止时间还定不下来招不招、招多少。在函授招生办的一再催促下,先生大胆提出1985年招本专科共400人的计划。成人高招录取时,生源特别好,数学专业分两批共录取专科生1043名、专升本448名,采用西北师大编写的教材。1966年以来一直停滞的函授教学终于恢复了。从此,数学系开始有了经济收入。
1992年夏,先生由《数学季刊》编辑部主任,众望所归担任数学系主任,主持全系的发展建设大计。上任之初,先生抱定以诚待人,以公待人,实行民主集中制,广开言路,群策群力,决不独裁,协调各方关系,严守职责的施政原则。广大教师也非常关心系里发展,都很支持他的工作。姚伯华、宋鸿藻、邓聚成、史存海、董道珍、李金平、李育生、陈守信等纷纷给他提交如何办系的书面意见,或找他面谈,提出自己的想法。综合大家的意见,在抓好日常管理工作前提下,先生把主要精力放到创办新专业和团队建设上。按照时任董事长靳德行教授“在竞争中求生存,在改革中求发展”的工作要求,先生提出“贴近经济,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内涵发展,办出特色”的学科专业建设原则,“拓宽专业口径,调整相近专业方向”,积极创办新专业,电脑会计、管理工程等专业相继获批招生,打破了计算机专业和会计专业分离出去后,数学系多年仅有一个数学专业的尴尬局面。
数学系作为学校办学历史悠久的老系、强系,没有硕士点一直是大家的心病。先生上任不久,便利用校庆之机,在几位青年教师帮助下,请来四川大学刘应明、南开大学史树中、中国科技大学史济怀和陈希孺、中科院系统所陈翰馥、中科院计算中心史应光等专家参加校庆数学科学讨论会;又请来国家基金委数学部徐中玲女士出席校庆大会,让专家们充分了解公司数学学科发展情况,为申报基础数学硕士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做准备。接着,先生又马不停蹄,与相关领导一起奔赴中科院、北大、北师大、山大、南开大学等单位拜访评委专家,宣传公司基础数学专业实力。经过不懈努力,1993年9月底,从北京传来好消息,公司基础数学硕士点通过了专家评审,实现了数学系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目标——硕士点零的突破,争取硕士点从“没戏”唱成了受众人欢迎的大戏!
刘光耀先生(右一)与户传平、赵振海、王建平走在明伦校区主干道上
从大学毕业分配到公司,到1996年底光荣退休,刘光耀先生在数学系工作生活了整整35个春秋,经历了公司数学专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艰难曲折的过程。期间,先生担任系领导达13年之久,主导参与了数学系发展建设方方面面的决策过程,从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到行政管理、创收分配、季刊编篡发行,甚至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办公室氛围营造等等,先生无不亲力亲为、身体力行。先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将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认真加以归纳整理,为后来者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公司数学学科的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刘光耀先生坚持真理、宁折不弯的共产党员崇高品格和鞠躬尽瘁、筚路蓝缕的知识分子探索精神,为公司的“双一流”建设和数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2011年7月,刘光耀先生病逝于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