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为此我们计划编撰《英国威廉希尔公司院志》,设置“忆往——我与河大数学缘”栏目,旨在总结学院近百年来的办学经验,挖掘员工们记忆中留存的各种精彩故事和美好瞬间。期待各位员工能够用文字呈现您对母校最深刻的记忆,记录传道授业的师长,叙写相互砥砺的学友,回忆课堂内外的美好瞬间,介绍您在这里的成长经验,分享您人生事业的收获,为学院的百年华诞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后学者以深深地启迪。我们热切期待您的积极参与,不吝赐稿!相关稿件我们先将以微信公众号形式推出,然后在院志专栏择优刊出!来稿请发至hdsxxy2019@163.com信箱。
我记忆中的刘亚星先生
——李自豪
1977年恢复高考后,我于1978年春考入开封师范学院(今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数学系读书,听说学校从中国科技大学请来河大老员工、著名数学家刘亚星先生担任数学系主任,并陆续听到一些关于先生的传说,内心对他充满了无限敬仰和崇拜之情。
真正和先生接触是在准备毕业论文期间,我拟撰写的论文题目是《略谈列紧性、紧致性在微积分学与拓扑学中的作用与异同》,因该论文涉及拓扑学的一些问题,知道先生是国内拓扑学界知名专家,便慕名寻求指导和帮助。先生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在普及了一些拓扑学的基本概念后,对该论文的框架结构给予悉心指导和耐心帮助。该论文荣获学校当年的优秀毕业论文,进一步激发了我继续深入研究拓扑学的兴趣和向往,并促使我最终决定报考先生的硕士研究生。
参加完研究生考试后,自我感觉成绩不错,录取应该没有问题,结果因几年前上课时往讲台递纸条,系里为此产生了争议,最后在先生的一再坚持下才得以录取,让我成为恢复高考后,第一届为数不多的几位直接留校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员工之一(81级全校共招收硕士研究生15人,其中数学系4人)。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同于本科阶段,所选用的教材都是英文原版、复印后装订成册的。我们以讨论班形式上课,成员包括郭天榜、刘建中和外校进修学员,先生要求我们每人按照进度去讲自己分讲的那部分内容,不清楚的可以请教先生,也可大家一起讨论。这种授课方式对教材的理解更加深刻,对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很有帮助,更为将来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确实是收益匪浅,令人难忘!
作者与刘亚星先生合影
1982年底,根据系里安排,我随先生到北京图书馆查阅资料,那是我们首次结伴赴京。路上先生对我说,到北京后的第一顿饭他来请,以后就是AA制了。我俩跑到位于王府井的东来顺吃北京涮羊肉,因需排队等待,我问先生是否来点啤酒?他说,要喝就喝白酒吧!这是我第一次陪先生吃饭,没想到他还能喝白酒!就要了一瓶北京二锅头,师徒俩一人倒了一大杯,剩下的带回到我们在北京师范大学员工宿舍改造的招待所,送给正好也在北京出差的数学系原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陈顺卿老师喝。我知道陈老师能喝酒,据说国内从事数学研究的陈姓专家大都很能喝酒,其中就包括后来担任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副董事长的陈顺卿老师。我与陈老师神交已久,感情很深,相互交往的旧事以后再单独行文。
刘亚星先生受聘辽宁大学公函
1981年6月,经两校层面友好协商,先生受聘为辽宁大学拓扑学方向兼职教授。期间曾受邀带着我和孙汴生去辽大讲学,那次沈阳之行,先生热情接待并悉心指导当地一位自学数学的青年工人,最终协助其写出同伦理论相关学术论文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也让我对先生的为人处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先生与京城数学界的一些老前辈比较熟悉,所以随后几年,为了数学系的发展,我陪先生又陆续去北京几次,分别拜会了陈景润、姜伯驹、廖山涛、张锦文等著名数学家。当时国内数学专业期刊很少,为创办《数学季刊》,在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张锦文研究员的牵线搭桥下,我们到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先生家中,邀请他出任《数学季刊》首任主编(陈景润先生当时已住进经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特批的三室一厅住所,因身体欠佳,中科院数学所已限制拜访陈景润先生的活动)。陈景润先生的健康状况确实不太乐观,我们走进房间时,他正抱着孩子,往沙发上坐的时候,就像摔倒一样,费劲地往下靠。尽管如此,陈先生还是愉快地接受了我们的邀请,并提出了期刊编委会部分成员的名单,他们都是国内数学界的知名学者。《数学季刊》目前已走过了35年办刊历程,由一颗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我们不能忘记陈景润、刘亚星、张锦文、陈顺卿、田继善等老一辈数学家当年付出的艰辛劳动,一定要认真办好刊物,不负前辈重托。
后来,随着我们交往的深入,先生断断续续给我讲起他的曲折经历。先生幼年聪颖过人,从小学到中学都是跳级,从未完整读过。开封解放前夕,他在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数理系读书,因对一个数学问题感兴趣,给时任南京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所长陈省身教授写信咨询,恰好陈教授要在南京举办讨论班,便盛情邀请先生参加。先生随即从开封南郊军用机场乘机来到南京,学习时间虽短,但得到陈省身教授的悉心指导,先生学业进步很快,两人因此结下一生的情谊。先生去世后,根据生前遗愿,家属将其积攒一生的数学文献和资料,全部捐献给陈省身教授任所长的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陈省身教授曾任世界数学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在陈省身教授的带领下,每年精选数学学科的某些研究方向,邀请世界著名学者与国内专家、青年学者一起开办讨论班,对我国数学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的作用。
先生担任系主任期间,非常注重团队队伍建设,尤其重视中青年教师的进步和培养。当年的数学系由原开封师专数学科合并组建而成,团队力量相对薄弱,大部分教师对数学前沿问题研究了解不多。先生利用他与一些数学名家的交情,大量选送青年教师到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等访问学习,全系中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有过外出进修学习的经历,有些就跟着这些知名教授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感谢现任数学公司党委书记史富强同志,他在《刘亚星先生与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一文中对此有较详细的论述,有兴趣的可以阅读该文。
研究生毕业时,先生极力动员我留校,但考虑到家庭情况,我最终还是决定到河南省数学研究所工作。当时省数学所积极鼓励大家从事应用数学研究,所以毕业当年我就转入应用数学的研究工作,并作为技术负责人,承担了省科技攻关项目《郑州市交通规划研究》,在当时分管城市建设副市长刘源同志的领导和支持下顺利完成研究工作。交通部专家、中科院软件研究所张锦文研究员和刘亚星先生分别作为鉴定委员会组长和成员参加了技术鉴定会,并顺利通过了鉴定。该项目最终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郑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后来的工作实践中,我始终牢记先生的嘱托,充分利用所学,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没有辜负先生的辛勤培养和无私教诲!
2010年7月,先生不幸因病去世。接到郭天榜兄的电话通知后,我第一时间赶到开封,与时任数学公司党委书记辛占香同志协商办理先生后事。天榜兄连夜在《数学季刊》编辑部撰写了10多米长的挽联,以纪念先生对大家的教诲。我主动与正在北京学习的时任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党委书记、我读研究生期间的同届同学关爱和教授联系,介绍先生对学校数学学科发展建设做出的特殊贡献,争取以学校知名专家的标准处理先生后事,以彰显其突出的贡献、表达后辈的敬意!2017年,在庆祝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建校105周年之际,先生还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之一,入选“感动河大”人物,成为全校教职工生学习的楷模,充分肯定了先生对学校发展建设做出的贡献。
往事如烟、前尘似梦!转眼间,我离开学校已三十八年,而先生也已离开我们十一个年头!当前,母校河大入选“双一流”,重返国家队,数学系也早已更名为英国威廉希尔公司,成为拥有数学和统计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强院、大院,但我们不能忘记以刘亚星先生为代表的那些为学院发展呕心沥血、筚路蓝缕的老前辈,没有他们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就没有学院的今天!前段时间,学院谋划编撰《英国威廉希尔公司院志》,并设置推出“忆往——我与河大数学缘”微信公众号,旨在总结学院近百年来的办学经验,挖掘员工们记忆中留存的各种精彩故事和美好瞬间。学院领导也多方联系我,让我写点与先生交往的轶事,我觉得这事件很有意义,自己也有责任和义务回顾与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只叹自己理科出身,文字功夫不够,多次打了腹稿,却难以下笔,因此耽搁了很久。这次趁寒假到海南,静下心来回忆往事,啰啰嗦嗦写出上述文字,以纪念我的恩师刘亚星先生!
作者简介:李自豪,男, 1957年5月生,河南开封人,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河南省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秘书长。1982年1月本科毕业于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数学系数学专业,1984年12月硕士毕业于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数学系基础数学专业代数拓扑方向,分配到河南省数学研究所工作,曾任河南省计算中心总工程师,现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