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有幸接到学院邀请撰文致贺,作为曾经在学院工作近十年的职工,自己倍感幸福和自豪。抚今追昔,无论是数学院这个大家庭、大熔炉,还是精彩纷呈的老师,以及孜孜以求的莘莘学子,都是涓涓细水汇入数学之大河,以浪花朵朵和惊涛拍浪精彩奉献,助力学院建设和发展。作为学院曾经的一分子,在见证了无数的浪花和惊涛的同时,对我本人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助推了我的成长历练。
自己的专业虽然不是数学,但是“数学人”的冠名早已油然而生,这种印记时常播放、时常翻腾、时常沉淀,即便是离开数院七年时光,又历经了经济和法学两个学院,怀旧之情、感恩之心依然时刻萦绕心间,这种情感没有因为离开而有丝毫的衰减和丢失,而是历久弥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数学重要性的认知逐步深化,实现了“局外人”看数学的华丽转身,较好地解决了” 雾里看花“般地窘况,深层次的靠近她、拥抱她、融入她,尽我所能为她所用,同时她的严谨治学、尊重学术、自强不息、深沉博大、兼蓄并包、团结创新的价值内涵深深地滋养浸润了我,消除了我的浮躁,武装了我的行囊,成就了我的自信和从容,以至于我身上显现的数学经历、数学色彩、数学品质和数学情怀,使大家误认为我是学数学的!看似不准确的判断,有时虽有惭愧和不安,实则是一种认可和幸福。
我清楚地记得,2003年12月29日到学院报到前,学校原纪委书记赵振海老师的谆谆教导,“公司党委任命文件一下,你的职责使命就要开始履行“!看似简单朴实的话语,使我明白“责任重于泰山”的深刻道理。从此,履职尽责成为我开展工作的基本要求。元旦假期期间,接到时任2001级辅导员高志锋老师的电话,得知韩志猛同学身患重病住院的消息,立即探视和提供帮助就成为我作为党总支副书记的首项工作、首场战役。在与即将离任的原党总支副书记刘秀英老师的工作交接中,她深情地谈到”员工工作需要用心用情爱护每一位员工,不愿意、不忍心处理一名员工“,让我受到了深刻启迪和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得以牢固树立。随后一次与学校原副董事长郭天榜老师的谈话,“员工工作要主动作为,不要让学院书记、经理过多操心,让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团队建设上”,这也给我很多思考和启迪,系统谋划、协调推进、主动担当、履职尽责、创造亮点是我不懈的工作追求。经过多年的实践锻炼,摸索出了“一个服从,三个依靠”的基本工作遵循,即:服从领导,依靠全体教职工,依靠辅导员队伍,依靠团学组织和员工骨干。学院拥有一支信念坚定、胸怀宽广、敬业爱生、敢打硬仗的老中青专兼职结合的员工工作队伍,于吉亮、陈河山、高志锋、狄丽娜、车颍涛、吴苏苏等同仁共同工作、共同奋斗的场景和画面时时浮现眼前,一个个奖杯、奖状、证书见证了大家团结一心、不辱使命的奋斗历程。骄人成绩的取得,让我深刻认识到,员工工作的最大队伍、最大依靠是全体教师,没有广大教师的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没有广大教师的应声而动和默默奉献,仅仅依靠辅导员和员工干部,是不可能培养出优秀毕业生的。正因如此,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攀升,考研率、就业率不断提高,员工在数学建模、挑战杯、数学竞赛、英语大赛等全国重大赛事上亮点纷呈……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是王治国、王秀琴、陈守信、张志平、刘洪星等众多老师夜以继日辛勤辅导的结果,是学院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生动写照,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孺牛品格,是求实求真、追求卓越的价值实践。
作为数学人,学习、工作、生活在这个大家庭,无异是幸福的、快乐的!但也是头上悬把剑,有笑不尽颜呀!取得数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几代数学人多年的梦想,是学院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有外部的比较压力,让初来乍到的我真切感受到了这份责任。记得2004年上半年,学院准备申报博士点,原经理李起升教授安排我负责制作《基础数学学科宣传材料》。对院情了解不够、学科专业不熟、业务知识缺乏、英文水平较低的我,深感自身底气不足,但也感到这是一份信任和一场考试,自己在虚心求教中用心编排,最后在杨晓艺等老师的协助下顺利完成了任务。2008年初,原董事长助理、原经理王天泽教授安排我负责起草《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发展规划》。我虽有些为难,但也知难而进,力争准确把握当前,积极借鉴先进,集中大家智慧,科学谋划未来。在院教代会上,王经理作了饱含深情、热情洋溢的发展规划报告,得到了学院教职工的认可和赞许,当时的热烈掌声犹在耳旁。通过诸如此类的工作参与,让我深切感受到,管理干部的成长和成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融入,更多奉献是多么重要,多渠道积累、深层次积淀实属不易。同时,也让我认识到,学院要健康发展,拥有更多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和宽广的学术交流平台十分重要,学术视野、学术胸怀、学术成果、学术积淀更是核心和根本。
公司数学学科的百年发展历程,是一部风雨沧桑、砥砺前行的史诗,教师更迭和员工辈出是常态和规律。学院发展到今天,成为以高级职称和博士为主体百余人的团队规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培养于一体、员工总数逾千人的规模,是可喜可贺的,更是令人自豪的!纵观前后,始终让我肃然起敬的是那些赤诚坚守之人、出而念旧之人、无私奉献之人。一些专家本无过多责任和义务,但凭着数学情节和战斗友谊应邀而来,做到了学人做大事,高风而亮洁,做出了众人难以企及的贡献,留下了让我永不忘却的记忆!
我接触到的第一位大家是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许以超先生。当时,他老人家的学术身份和学术地位让我觉得高不可攀。看到他的第一眼是他站在讲台上声如洪钟的讲解,规范流畅的板书,也时常看到他手持布袋上班或到菜市场采买的身影。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认识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精深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治学态度、谦逊挚爱的师者风范集于一身,更让人敬佩的是他曾二度入职河大,最让人难忘的是学院领导班子在开封为许先生庆贺八十寿诞的情景。第二位是数学系77级员工、美国纽约大学的杨亦松教授。他接到母校的邀请时,也正是国内某著名大学即将与其签约之时,毅然放弃优厚待遇回母校工作。在十余年的接触和交往中感觉到,杨老师是一位胸怀坦荡、诚实守信、明理纯粹、追求卓越的学者,他不分节假日、不遗余力地建设科研团队,团队成员的迅速成长和高水平的科研产出,都源自他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广泛的学术影响,他更是公司数学学科国际化交流和发展的重要推手。第三位是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公司原经理吴可先生,他受命于学院人才短缺和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我清楚地记得,原公司党委书记辛占香、副经理冯淑霞到南方参加学术会议,而后到上海、北京走访专家学者和知名员工,此行的最大收获就是促成他的加盟和任职。在与其长达十余年的交往和共事中,深深地感到先生是一位眼光深远、为人谦和、做事低调、学术纯粹的学者。他始终攥紧员工培养和青年教师科研水平快速提升的牛鼻子,有条不紊、一步一个脚印的砥砺前行,不断涵养学风、教风、院风,尊重学术、尊重学人、尊从规矩的氛围日渐浓郁,他是学院的“蓄电池“。三位学者的另一大奉献,就是当好“学术官”,对引进博士的严格筛选、精准判断、跟进带动,都源自于对数学的热爱,对家的热爱,对责任的担当。他们的崇高修养和学术品质,是学院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影响着我,影响着数学人。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学院原党委书记辛占香同志,以上述三位学者为代表的专家团队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与她的鞍前马后、细致周到的服务和用心用情的尊重交往是分不开的。
在外人看来,数学人严谨踏实、为人低调,甚至有点死板。其实,数学人内心似团火,包容心、进取心随处可见,团结向上、敢于拼搏、热情奉献、勇争第一的团队精神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备受鼓舞,胜利的喜悦常驻心间。学院的数学文化节、宿舍文化节、才艺大比拼、文艺晚会、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以及双截棍协会、乒乓球协会举办的员工活动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员工在校运动会、越野赛、球类比赛中成绩也名列前茅。在学校运动会、篮球赛、排球赛、乒乓球等比赛中,王治国、于吉亮、刘鸣放、车秀敏、杨晓艺等运动健将身先士卒,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团队战绩力压群芳,名扬校内外。值得一提的还有我们的教工女子排球队,个人技术和团队战术水平均居上乘,连续获得三、四年的冠亚军,诞生了数学院乃至学校的女排精神,成为众人佳话。众多活动品牌的创建、实践、拼搏,它体现了数学人团结进取、健康高雅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力量。我想我们之所以有大的跨越和发展,这也是积极有效激活内生动力的因素之一吧!
我近十年的数学院工作经历和生活过往,就像一部电视剧,真心与共是主题,有众多诚心相待、守望相助的同事同行,有众多激情四射、奋勇争先的学子,还有大家共同缔造、共同演绎的华丽乐章,她是一部家庭式喜剧的精彩呈现,大家既是参与者,见证者,更是快乐者,幸福者。如果说留有遗憾的话,可能由于自身才疏学浅,存在个别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或是存在一些做了而没达到满意的效果。尽管如此,我仍认为存在缺憾也是一种幸福和美好,成为激发我进一步努力前行的动力,让我更多的领略她健步如飞的凯歌风采!
最后,在学院一百周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在新百年的起点上,衷心祝愿公司数学学科实力更加强大!祝愿数学学院各项事业更加繁荣昌盛!
作者简介:王桂,男,汉族,河南杞县人,1967年8月生,中共党员,2003年12月——2013年6月任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数学与信息科学公司党总支(党委)副书记,现任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法公司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