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为此我们计划编撰《英国威廉希尔公司院志》,设置“忆往——我与河大数学缘”栏目,旨在总结学院近百年来的办学经验,挖掘员工们记忆中留存的各种精彩故事和美好瞬间。期待各位员工能够用文字呈现您对母校最深刻的记忆,记录传道授业的师长,叙写相互砥砺的学友,回忆课堂内外的美好瞬间,介绍您在这里的成长经验,分享您人生事业的收获,为学院的百年华诞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后学者以深深地启迪。我们热切期待您的积极参与,不吝赐稿!相关稿件我们先将以微信公众号形式推出,然后在院志专栏择优刊出!来稿请发至hdsxxy2019@163.com信箱。
特殊年代的特殊员工
——三十岁老员工的数员工涯
——王媛
(一)
我是1966届的高中毕业生,1977年,参加了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从得到恢复高考的消息到参加考试只有两个月的时间,来不及找参考书也找不到参考书,只好仓促迎战。在此之前,从1968年开始,我已经下乡9年,结婚并有了两个女儿,此时小女儿还不到两岁。好在我的父母都是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中文系1946年毕业的老员工,多年来受家传影响,我的文学功底比较深厚,那就报考文科吧!两个月的时间,我主要复习数学,又因为我上的高中是郑州市重点高中,数学也是我的强项,但毕竟丢的时间太长了,我每天晚上趴在小饭桌上复习到深夜。
考试过程进行得很顺利,特别是数学考试。考场上,我身边、前后的应考人员不停地小声讲话:“第x题怎么做?”“我也不知道!”我不认识他们,也不想理他们,一题题按顺序做下去。就在做完最后一道题时,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
一个多月后,我母亲接到她一位朋友的电话,说我的成绩很好,据说是郑州市的文科状元,档案却被投送到一所专科学校,她很为我鸣不平。这下我母亲也急了,赶紧去找关系打听情况。
因为家里有两个孩子,我不愿意离开本省,第一和第二志愿报考的分别是郑州大学中文系和开封师院中文系,两个单位都因为我年龄偏大而不愿意录取,所以就被推到了大专。
母亲的朋友非常尽力,她看到我的高考成绩中,数学竟然是100分(满分)!就与开封师院数学系当年的招生人员沟通商量。具体的细节我知道的不多,但是我这个报考文科的员工居然收到了数学系的录取通知书!这个录取结果,是不是郑州市、河南省乃至全国的唯一我不知道,但对我个人来说,能够跳出农门,彻底改变我和我全家的命运,这是我一生中最幸运的事情!我至今回忆起来,仍心怀感恩,万分感谢愿意接受我的母校老师们!
(二)
1978年3月3日,我到了开封。其实我和开封、和开封师范学院是有深厚渊源的!我母亲1946年从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毕业后留校工作,(我家相册里有一张1946年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中文系毕业女生在校园里的合影照,照片上我母亲抱着我的姐姐。这张照片我已捐献给了河大档案馆)我也出生在开封,在开封上到小学三年级,父亲工作调动到郑州师专,我这才随之离开开封。
年级辅导员刘秀英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77级数学系的第一批员工,我们被学校安排住进西日字院,睡上了上下铺。听着陈顺卿主任的系情介绍,又在有着悠久历史的宫殿式大礼堂里举行了开学典礼!我好激动啊!心里暗暗想:一定要抓住这好不容易得来的学习机会,努力做出成绩。
据统计,当年全国考生人数大概是570万,却只录取了20万,许多优秀考生还没有被录取,因此最后教育部决定扩招7万人。大概在一个月之后,我们年级的同学一下子又增加了几十个!一个班容纳不下,一百多个员工被分为三个班。作为一个历史特殊现象的是,我们年级三班的同学几乎全是30岁以上的,许多同学已结过婚,有的甚至有三个孩子!特别巧合的是,我的高中同学程庆和张超凡也被扩招进来。据说程庆是当年河南省的理科状元,还听说我们班的李育生同学是全省理科数学单科第一名,郭天榜同学是全省理科榜眼(第二名)!
同舍四秋
(三)
真正进入学习阶段,困难还是非常多的。自从1966年学校停课,我们已脱离学校生活十几年,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法,都需要很快地适应与调整。非常有幸的是,我们遇到了很好的老师!教数学分析的胡雁军老师,教代数几何的马国强老师、徐根固老师,教函数方法论的田继善老师、孙荣光老师……都給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认真负责,踏实勤勉,学富五车,教法独特。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期中考试,胡老师出了一套很难的题目,狠狠地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从此,同学们掀起了一阵学习数学分析的热潮,大家找来吉米多维奇的习题集,一道道做下去,每天晚上做题到深夜。另外,数学系授课教师还有陈顺卿、刘亚星、辛未、樊家琨……一个个名师,群星闪耀!
1979年5毛钱买的书
生活上的困难应该不算什么,同学们大多来自基层,早已经受过很多磨难,但对我来说,还面临着非常特殊的情况。因为我直接来自农村,不像来自工作单位的同学是带工资上学。当时我爱人在新乡师范学院78级读大学,也不带工资,农村家里有个七十多岁的婆婆,帮助带我两岁的小女儿,大女儿八岁,被送到市内的姥姥家。五口之家分四处,并且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怎么办?除了我母亲每个月给我十元钱,只有依靠助学金了。我每半个月回家一次,看看无助的一老一小,大女儿基本上没回去看过,这是我对她一辈子的亏欠!
(四)
四年时间转瞬即逝。1982年元月,我们77级正式毕业了!毕业后,我立刻回到郑州去回报自己的家庭,而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则是我的立身之本。我从事高等学校数学教学工作二十多年,直到前些年光荣退休。
这里面有六位是母亲(拍于1981年的郑州)
退休后,我的生活信条就是两个字“感恩”!没有当初开封师院老师对我的接纳、对我的培育,我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数学教师(曾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没有我母亲对我的无私供给,我不可能把两个女儿都送进大学;没有我身边的朋友们帮助,我不可能战胜癌症;没有77级同学的鼓励,我不可能游遍全国……懂得感恩的人是幸福的,他们会知足常乐,会知恩图报,又因此能够得到身边人更多的关爱。
几十年同学情更浓
在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我心潮澎湃,过去的一幕幕又浮现在脑海。我爱我的母校,我爱我的同学们!谢谢母校,谢谢同学们!
作者简介:王媛,女,1947年出生,河南省郑州市人,1982年1月毕业于开封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大学数学教育,副教授,2004年获河南省优秀教师称号,2007年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退休后又担任教学督导至2017年。